Pages

Thursday, July 2, 2020

推出「香港城」 促進本地產業多元(文:梁志祥、朱兆麟) (09:00) - 20200703 - 文摘 - 明報新聞網

mungkinbelum.blogspot.com

香港「產業單一」問題近年已成為主要深層次矛盾之一。據港府數據,2018年4個傳統主要行業,包括金融服務、旅遊、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,已共佔去香港約六成GDP,當中金融佔本地生產總值達約19.7%。為解決「產業單一」問題,港府2016年將「再工業化」列入《施政報告》,並透過創新及科技局等機構,以直接撥款支援創科及再工業化項目。但土地不足、租金貴,都是發展高新產業的難治之症,本應可投放於科研設備、人才等的資金不少都用了補貼租金,導致產業發展事倍功半。

「產業單一」不但削弱本港於國際的競爭力,也窒礙了年輕人的就業選擇;大量學術研究也因而未能透過相關投資,把成果「商品化」。為紓緩問題,港深兩地政府2017年1月簽署備忘錄,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區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」,設有出入境便利措施和採用香港法制,吸引本港及內地人才發展,並利用深圳創科優勢,加快發展本港創科產業。但這類項目畢竟不是真正的香港社區,未能使港人「落地生根」。

「香港城」計劃獲得的土地則直屬於特區政府,企業經營、市民生活都可依循香港習慣。住宅和各式高新產業的園區,以至各式生活所需,包括醫院、學校、安老院,都將可沿用香港標準,對接港人一切生活所需。遷移到「香港城」生活的港人可選擇不同產業帶來的就業機會,更可安心把子女、年長父母都搬來同住,這些居民下一代又可成為「香港城」的人才庫。

為何現在是推出「香港城」好時機?

不少關注香港土地問題的人士,都好奇地小人多問題已困擾本港多年,為何現在才提出計劃?其實現時在「法、理、情」三方面也是合適時機。

「法」方面,過往社會各界對這類要求內地撥地予香港的建議有所保留,主要是中央未訂立相關的大綱或機制,更未有先例可循。大約10多年前,就傳出內地城市對這類建議反感,認為是暗示內地市政府的管理能力不及港府,才要「蝕底」割地予香港。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推行,特別是去年初中央推出了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,為各大灣區城市作清晰定位後,各城市透過發揮獨特優勢,互補合作共贏,已成共識。各城市土地作重新規劃、管理及開發,顯然更能有效適當調整資源,增加發展效率。

「理」方面,過往香港土地問題未如今日般嚴重,直至「土地大辯論」前,各界普遍仍寄望香港能自行解決問題。可惜「土地大辯論」的結果,卻反映了各持份者利益千絲萬縷,有反對派更把不少方案批評為利益交換;加上去年反修例風波後政治矛盾加劇,要自行解決幾乎不可能。相反,近年中港兩地基建發展快速,有利「香港城」推行。高鐵站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後,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致形成,促進大灣區城市間交通往來,大灣區中適合作為「香港城」的選址也增加。

至於「情」方面,本港自去年反修例風波以來,社會撕裂嚴重,不少年輕人更參與了當中涉有外部勢力策動的暴力行為,令人痛心。港區國安法制定後,即使能針對有關行為起震懾作用,但不能解決香港一直存在的深層次矛盾,亦是市民不滿的源頭,因而容易受煽動作非理性行為。「香港城」正好給予香港市民新願景,隨着住宅土地增加,有望使樓價下跌、公營房屋輪候加快,改善居住環境;高新科技產業也可望有充裕土地發展,例如醫療研究、電子及通訊產業製造等,帶來多元化就業機會,使更多年輕人能發展所長。

去年10月中央授權澳門租用橫琴口岸土地。該地將按澳門特區法律管轄,有助解決其土地不足問題,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,更為香港作這類發展帶來示範,故現在正是推出「香港城」的最合適時機。

從源頭解決住屋問題

香港住屋問題已持續多年,社會人士提出的解決方案不論內、外方面均遇到難題。本地覓地各渠道都面對持份者的阻力,而過往鼓勵港人於內地居住的計劃,民間反應也不太踴躍。民建聯、工聯會分別提出了建立香港新社區的方案,正是希望透過建立「香港城」,避免上述「內、外」方面的困難,解決本地住屋困局的良方。

本港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,遠遠拋離市民收入增幅,根源正是本港可供發展住宅的土地不足。近年賣地顯著減少,2019/20年度賣地計劃的私樓熟地供應量,僅可興建約12,190伙,按年下跌約16%。而公營房屋過去7年也無法達到長策目標,累計短缺多達82,600個單位,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將突破6年。

香港並不是沒有閒置土地,但2018年時「土地大辯論」不同的覓地方案都遇到阻力,如今政治氣氛對立嚴重,要收窄社會意見分歧更為困難。至於過往鼓勵港人於內地居住的項目,都未能有效吸引市民,主因是兩地各方面的文化、制度、就業機會、生活習慣畢竟有異,港人要適應不易,故往往只能吸引準備退休的港人。

計劃與過往的港人內地居住項目不同,由香港直接管轄,一切法律、商業制度、稅制、互聯網法規等,均與香港無異。香港人不但可在此定居,更可繼續過往的生活習慣,購物可繼續使用港幣、八達通等支付方式,上網、看電視也可繼續使用香港的服務供應商,毋須「翻牆」。而港人也可免卻內地置業可能遇到的難題,包括香港居民向內地匯款的困難,以及內地按揭政策、限購令、限售令、限價令及限簽令等各種不熟悉的門檻。

「香港城」計劃一旦落實,本港就有土地可發展醫療科技、大數據、金融科技等高新產業,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優勢,不但有利吸引外資,亦可留住本地人才。計劃可串連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,打造一個全新的商業、專上教育、科研、物流和工業的新型經濟中心,而且還有足夠空間發展各式社區設施、產業等,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,也為廣大香港市民帶來切實得益。

港人需要的不但是解決迫在眉睫的住屋問題,還有香港長遠發展所需的產業多元。

作者梁志祥是全國政協委員、立法會議員,朱兆麟是香港政治及管治學院聯合創辦人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03, 2020 at 08:07AM
https://ift.tt/31Gj3ag

推出「香港城」 促進本地產業多元(文:梁志祥、朱兆麟) (09:00) - 20200703 - 文摘 - 明報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3hASNDE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